一、培养目标
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坚持学校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以及“开中外视野,立时代精神,办特色教育,育传媒人才”的学院宗旨,以“厚基础,强能力,高素质,宽口径”的全媒体人才培养为培养的总目标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总目标分为两类:
一是培养“基础知识扎实、专业技能优良、人文素质全面、思想品德高尚”的从事广播影视事业的应用型人才,能够在广播电视集团、视频网站、影视公司、政府宣传机构、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影视节目的策划、文案写作、摄影、后期、拍摄、制作、传播等工作。
二是培养广播影视事业的研究型人才,理论基础知识扎实,具有问题意识,能够对广播影视行业发展历史和现象勤于思考,能够进行学术研究。毕业5年后,能够在影视行业的管理部门任职,或在影视研究机构继续深造,关注产业前沿、知晓传媒市场规律,对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清晰的判断和决策。
本专业人才达到以上总目标,具体的分目标是:
目标1:熟悉与准确理解党和国家关于新闻事业与文艺宣传的方针、传媒政策、法规和伦理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正确的世界观、社会观、人生观。
目标2:掌握美学、艺术学、文化学、戏剧与影视学等基础学科知识,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艺术创作规律有清晰的认识,熟知中外广播电视和中外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,能够思考行业的发展态势,具有合作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观,是能够坚定职业理想的传媒从业者。
目标3: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表达,具备选题、新闻采写、文案写作、节目策划、图形图像处理、摄影摄像、故事撰写、录音技术、非线性编辑、后期包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,为进入专业领域打下坚实基础,以后能够胜任记者、导演、制片人、导播、编剧、摄像、场记、撰稿、编辑、后期特效等工作;在熟悉节目制作产业链的基础上,能够参与广播电视集团、视频网站、影视公司等各类节目的制作和运营。在各种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,培养劳动实干的观念。
目标4: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基础,沟通意识强,具备在政府宣传部门或企事业宣传部门、新媒体部门从事文案宣传、专题片制作、影像推广等工作。
目标5:能够对电视、电影、新媒体等现象动态进行理性归纳和思考,清晰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的发展趋势,了解并遵守学术规范,有一定的学术训练。
二、毕业要求
本专业员工经过 4年专业培养,应达到如下要求:
1.知识要求
本专业员工经过4年专业培养,在知识领域应能达到如下要求:
(1)知晓党和国家相关的宣传政策、传媒政策、法津和法规,能正确认识传媒行业与社会的关系,具有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。
(2)获得较为扎实的艺术学、美学、广播电视艺术学、电影学、新闻学、传播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。
(3)知晓电视节目的创作流程,以视听语言进行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规律。
(4)掌握中国广播影视的发展简史、外国影视发展的简史等。
(5)随时关注和思考电视、电影的发展动态和潮流。
(6)与时俱进,融媒体语境下思考行业发展,掌握新媒体的发展动态。
2.能力要求
本专业员工经过4年专业培养,在专业能力方面应能达到如下要求,并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兴趣,在应用或研究方面有所侧重和综合:
(1)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能力:具备选题、新闻采写、文案写作、节目策划、图形图像处理、摄影摄像、故事撰写、录音技术、非线性编辑、后期包装等方面的基本能力,为以后进入业界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(2)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:熟练使用图形图像处理、节目编辑、后期特效、录音等软件,能够以视听语言的艺术表达规律,实现美学与技术的融合。
(3)项目管理、沟通、合作能力:结合电视、电影、新媒体的发展趋势,进行项目策划、运作与管理能力,能够积极地融入社会,组建团队,完成项目从策划、融资、制作、宣发、公映的全过程,团队成员相互合作,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。
(4)学术思考和论文写作能力:运用相关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,结合电视、电影、新媒体的发展动态,提出具有一定前沿性的学术问题,撰写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本科论文。
(5)终身学习能力: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,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,能够主动捕捉行业动态,自主学习广播、电视、电影、新媒体等最新发展态势。
(6)知识融合与创新能力:进行多学科知识背景的融合,在创意策划、视听表达的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创新意识。
3.素质要求
本专业员工经过4年专业培养,在综合素质方面应能达到如下要求:
(1)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坚持党的领导,坚持正确政治方向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,尊重新闻传播规律。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、社会进步的推动者、公平正义的守望者。
(2)身心健康、精力充沛,有健全的人格,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,有服务于建设国家文化传媒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(3)胸怀宽广,谦虚谨慎,包容他人,具有团队合作精神、公平竞争意识。
(4)磨练吃苦耐劳,意志坚强,诚实守信的品性。
(5)具有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,思维敏捷,有跨文化的适应素养。
(6)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。